1、志愿填报时间发生重大变化?
上海的中考一贯是考试前填志愿,一般是在5月底前,各区各校时间上略有差异。
今年政策明确全部改为考后填志愿,即中考各批次志愿填报在中考后(出分前)。
这一变化着实是向高考考试看齐,对同学和父母填报志愿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同学们考完后要尽量准确估分,依据估分去填报志愿。假如估分差太多,那最后录取会大受影响。
不过不同于高考考试,在高考考试出分后“知分知位知线”的首要条件下填报志愿。
2022年中考虽然是考后填志愿,但却是在出分前填报。考生要在名额分配到校综合考查完成之后才能分数查询。
关于三个批次的填报顺序,现在或许会存在三种状况:
可能三个批次一块在同一张表内填报;
可能先填自招批次的志愿,然后名额分配和1-15平行志愿一块填报(由于自招的填写方法在新政的原文中有明确提及);
可能根据录取顺序,三条录取渠道的志愿都分开填报;
这一点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
2、比率发生变化,条条升学路径通四校?
关于“2022年自招比率大幅缩减”这件事,大家已经讨论了近一年。市教委日前公布的中招建议则明确了各类高中自招计划占比状况:

因此,各类高中招生方法及比率基本确定:
四校:自招约30%、名额分配到区52%、名额分配到校13%、统一招生约5%。
四校应该是会有统一招生名额的,这对于徐汇、杨浦与浦东考生来讲,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这几个区的考生就能在1-15平行志愿多一次冲击四校的机会,特别是华二这种往年不在平行志愿投放招生计划的学校。其中,四校自招计划仅占本校招生总计划的30%,对比老中考的50%-60%,比率确实降低幅度颇大。
区属市重:自招约10%、名额分配到区18%、名额分配到校42%、统一招生约30%。
特点普通高中:自招≤15%,统一招生≥85%。
一般普通高中:统一招生100%。
3、自招时间发生重大变化?
自招往年的官方校测时间是5月下旬,但在此之前,一般在3月份会有校园开放日。
2022年自招改到了中考后进行报名、校园开放日、志愿填报、校测等一系列招生活动。
高中自招安排在中考之后(出分前)进行,这也意味着之前那种3月份就预录取的状况不会再出现,任何考生都要打起精神认真备战中考。详细步骤如下图:
2022年自招依旧可填报2个志愿,志愿不分先后,为平等志愿。各招生学校依据报名学生志愿和有关材料(含校园开放日状况等)确定面试人选。面试后或许会有3种结果:
面试录取则签约预录,达到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的学生即可正式录取;
签约预录取但最后未达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的学生,将自动进入统一招生录取批次(由于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自招是统一控分线,所以名额分配也没机会了);
假如未能签约,则有机会进入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假如高中自招人数未满,剩余的招生计划将会调整到统一招生录取批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批次也是这样。
4、名额分配志愿入围时间点在出分前还是出分后?
关于名额分配综合素质评价的比率划分2018年和2021年的政策已经明确,不过当时只说区属市重点的名额分配为总计划的50%-65%。本次中招建议则明确为区属市重点的名额分配为总计划的60%。与中招改革前相比,名额分配比率进一步扩大。
招生计划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60%
文件中还指出名额分配综合评价环节将在学业考试评卷完成后,成绩发布前进行。
这就意味着考生在参加高中综合考查时是并不了解自己是不是是压线入围的。但高中由于需要依据中考分数1:2入围,高中学校方面是了解考生的投档结果甚至可能了解考生分数的。这其中就存在了信息差。
招生学校依据《综合考查指导建议(试行)》相关需求,严格根据本校工作策略,对初中学校给出的入围学生综合评价结果赋分,同时对入围学生拓展现场综合评价赋分。招生学校将入围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得分和现场综合评价得分合成综合考查询成绩,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将学生学业考试总成绩和综合考查询成绩合成总分后,由各区招考机构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5、综评分数构成一览。
高中学校综合考查50分构成确定:40分+10分。其中40分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赋分,10分是高中现场综合评价赋分。
可以发现,综合考查40分基本是保底分,只须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合格”就好,绝大部分人都能拿到及格,也就是40分。
那样综合考查拉分的环节就落在现场赋分的这10分,这10分会很重点,由于不可以够有学科考试,因此这10分将会起到杠杆用途。
现场赋分方法:高中学校组建若干个评价小组,每一个小组至少7人。对于入围综合考查的考生,各小组评价成员独立打分,统计得分时会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以上就是2022年中考新政的要紧变化点,如此的调整,最大有哪些好处就是同学们可以在考试前安心做好复习备考,中考试前的全部时间都可以被用于纯粹地筹备中考的学业考试。
但与之相对的就是,在中考结束之后,考生反而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新中考的政策强调了考生成绩的重要程度,更强调了提前筹备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