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学龄前3个年龄段不一样的谈话方法

   日期:2024-03-22     来源:www.huilaomo.com    浏览:497    
文章简介:9~18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掌握用手,便迫不及待地到处尝试,眼前的任何东西都想碰一碰,但这并非有意捣乱,只不过对身边的所有都十分新奇而已。

9~18个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掌握用手,便迫不及待地到处尝试,眼前的任何东西都想碰一碰,但这并非有意捣乱,只不过对身边的所有都十分新奇而已。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可以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特别需要有人看管,以免遭到意料之外的伤害。

此时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瞪双眼或皱眉头就能让孩子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没必要给他们做更多的讲解,仅需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明确的回话就好。这时,你必须要耐住性子,有时一个信息需要重复几遍甚至几十遍,他们才能记住。完全没必要为此发脾气,由于孩子还没更多的理解能力。通常来讲,可以较早度过这个阶段的孩子,到3~4岁时就会比较听话。

18个月~2岁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存在,喜欢展示我们的威力,开始掌握顶嘴,并且具备攻击性。假如说9~18个月时他们还是冒险家的话,目前可就成了入侵者和灭绝者。你会发现他常常打甚至咬其他小朋友,为了好玩而揪小狗的鼻子或尾巴。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没办法克制我们的情绪,不是哭就是闹,让人头疼。可以时不时让他们碰点钉子,让他了解花瓶掉在地上会摔碎,小狗不是玩具,咬人会使其他人受伤等等。为了摆脱纠缠,你还可以试图向他说明,规矩并非父亲、母亲定的,它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无论什么人,都不可以伤害其他人。同时他一个人也受这类规矩的保护,比他大的人也不可以随意欺负他等等。这个时期是对爸爸妈妈耐心的一次考验,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如此做非但于事无补,还会将暴躁的性格特点传染给孩子。平息怒火,耐心地向他讲解缘由,成效会好得多,如此还能让孩子掌握自我克制。

2岁半~5岁。

这是个问题成堆的年龄,几乎每句话里都有个为何。此时,在教育孩子时应比以往更重视方法、办法,要使他们了解为何要如此做而不可以那样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孩子开始向外面,特别是身边的人模仿学习的时期,因此要特别注意我们的言行与孩子在和什么人接触。

从这个时期开始,父母要掌握尊重孩子的正常活动,譬如当他正在画画时,你可以先提醒他,不久就要吃饭了,而不是要他立即放手手中的画笔。在家庭日常也应给予他们一席之地,暗示他们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但注意不要模糊了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要使他们了解,爸爸妈妈在家具备绝对的权威。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